在香港,有兩大天王級人物的組合: 雙週一成和 四大天王。
但在影壇,特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雙週一成的影響力空前絕後。
三人憑藉著精湛的演技,開創了各自的電影時代。
成龍的 動作片,周潤發的 警匪片,周星馳的 喜劇片。
三個人的作品,霸佔了從1985-1997年,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票房冠軍。
最後,也只有好萊塢大片《侏羅紀公園》和《鐵達尼號》,能夠撼動他們的地位。
1985年,又被稱之為「成龍年」。
被許氏兄弟壓制多年的成龍,終于迎來了演藝生涯的大爆發,港片年度票房榜前4的位置,都被他的作品所霸佔。
隔年,一部名叫《英雄本色》的電影橫空出世。
周潤發憑藉著小馬哥這一角色,不僅拿下了金像獎影帝,還坐上了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。
之後,雖然成龍和周潤發之間有競爭,但兩人很少有正面交鋒,很難分出個高下。
直到1990年,「後起之秀」周星馳也加入了天王巨星的陣營,開啟了「雙週一成」的時代。
周星馳異軍突起,在票房冠軍的寶座上,一坐就是整整四年。
中間,也只有周潤發的《賭神2》,才終結了他的神話。
而星爺的爆發年,相比兩人更加誇張。
1992年,周星馳一共主演了7部電影,其中有5部作品,佔據了年度票房榜前5的位置。
可以說,這樣的成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!
然而這麼多年來,影迷們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,無疑是成龍和周星馳的票房之爭。
一個是 功夫巨星,一個是 喜劇之王。
兩人一共有7次正面交鋒,作品上映的日期間隔很短,創造了一段影壇佳話。
1.《飛鷹計畫》VS《整蠱專家》
作為成龍和周星馳的首次對決,有著明顯的差距。
從1991年開始,成龍拍的電影越來越國際化,而《飛鷹計畫》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。
總投資1.15個億港元,整個劇組專門跑到非洲沙漠進行實地拍攝,是當時最昂貴的港片。
影片的故事,類似于哈里森·福特主演的《奪寶奇兵》。
主要講述成龍飾演的飛鷹在非洲發現了一批寶藏,結果中途遇到了一夥壞人,于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搶。
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,無疑是成龍的動作戲,以及壯觀的非洲沙漠。
而《整蠱專家》是周星馳和劉德華,繼《賭俠》之後的第二次合作。
當年,王晶和周星馳在無厘頭的表演風格上達成了共識,將《IQ博士》、《多啦A夢》等卡通片的搞笑橋段,全部放進了《整蠱專家》電影裡。
影片一如既往走的是無厘頭的風格,將玩鬧式的整人把戲當做「主菜」,只可惜沒有突出演員的演技和個人魅力。
很顯然,成龍對于賀歲檔的把控,要比王晶和星爺要強得多。
雖然《飛鷹計畫》的演員陣容沒有《整蠱專家》那般豪華,但是卻收穫了不錯的票房。兩部電影只相隔5天上映,《飛鷹計畫》斬獲了3900多萬的票房,而《整蠱專家》也拿下了3100多萬的票房。
總的來說,第一次交手,成龍以肉眼看得見的優勢獲勝。
2.《92家有喜事》VS《雙龍會》
有意思的是,這次的對決可以稱得上是 機緣巧合。
當年,香港導演協會為籌款購置會址,幾乎所有導演都在這部電影客串,成龍也跑過來幫忙。
而《家有喜事》原定的男主角是林子祥或周潤發,但因檔期的原因,後來被迫找來周星馳。
《家有喜事》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,更是引來了無數效仿者。
整部電影編排得非常完整,典型闔家歡的故事。
既有瘋狂爆笑的情節,又有溫馨感人的畫面。雖說個別細節難免落俗,但也無傷大雅。
要知道,這部電影僅用了13天的時間拍攝,堪稱明星雲集的一部集大成之作。
而《雙龍會》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港產娛樂片,走的是港片的慣用套路。
影片採用了好萊塢的電腦合成技術,上演了一場精彩的「雙龍」對決。
然而,即使有眾多導演客串,也沒有《家有喜事》的演員陣容更有吸引力。
所以在票房方面,《雙龍會》只有3300萬,比《家有喜事》少了1600多萬。
3.《審死官》VS《員警故事3》
如果我沒記錯,《審死官》是周星馳的第一部古裝片。
導演杜琪峰以舊瓶新酒的方式,翻拍了經典粵劇《審死官》,通過將星爺的無厘頭風格與劇情相結合,打造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周星馳。